各个时代都讲一下吧(更新了一些东西)谢邀。。这个问题我多聊一些,把维多利亚时代前后都聊一下,这样可以更完整地去看待这个局部历史。。
故而“偷情”,“婚外关系”在这种群体意识下是被包容的,当然这种包容并不等于“接受”,而是这种行为的“社会压抑”并不大,无论男女,“偷情”遭到的“成本”是极为有限的。。
而这种观念既是早期欧洲风尘行业持续繁荣的原因。。
而风尘行业的发展也助长了这种观念的正当性,那么婚姻契约之外的“性需求”被放在台面上来,进而,性产业的正当性和接受度变高。
最后,民间也开始普遍接受“婚姻外关系”,故而虽然欧洲早期是男权主导,但是这种对女性“性需求”的压抑是不大的。。
举个例子,一强壮的军人路过一村庄和农妇发生ONS,就算被丈夫知道了,最对被骂几句,要发火也是对偷情汉发,而非妻子本人,但这日子还得继续过,而丈夫也必然是常年出门和其他人妻,年轻女子搅合不清的。。
在当时的希腊社会,几乎是一切名人,例如君主、将军、哲学家、艺术家、演说家、政治家等,都亲近过妓女。哲学家柏拉图、雄辩家狄摩西尼、伊壁鸠鲁学派的祖师伊壁鸠鲁等,都和当时的名妓发生过关系,“风流韵事”流传很广
那么在这种婚姻观的主导下,
当然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而这种礼教体系必然存在对于“婚外关系”的批判,这种礼教体系带来的“普遍性压抑”,使得婚外关系被特异化,
1,
2,
对于女性来说:男性下级贵族(诸如其实阶级),年轻学者或艺术家,职业军人阶级,家庭教室等家族内执事人员,中层贵族是主要对象。。
对于男性来说:来源就比较广了,下至农妇,工人,上至贵族,贵族家属,全有。。。。比如小仲马就是其父亲与一位裁缝的私生子。。
一般来说,“上下跨度”这种性对象选择原则,实际上是永远存在的,从性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欧洲的情人/情妇的现象,其本质就是“性之掌控”和“性之屈从”的交换关系,那么这种原则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3,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也就是交际花,但是和欧洲传统意义上的性工作者有区别,因为欧洲性工作者的雏形来自于古希腊梭伦“国营妓院”的改革,不会与正式社交场合相交,而欧洲意义上出没于社交场合的工作者类似于古巴比伦时代侍奉米莉塔女神庙的侍女。往后一点,就如同古希腊名妓普鲁内一样。。真正形成“交际花”的是在罗马时代,妓女的最高等级是德里卡特,即“供养的女人”或富有施主的情妇,有些像现代的“外室”、“包二奶”。接着是法摩赛,名门家庭的女儿,她们从事这个行当是因为她们需要金钱或想享受快乐。。这个群体中间阶段被长期压抑,一直到18,19世纪才被重新翻出来,进入主流视野。。
1,“情妇”的身份定位。
2,对于私生子女的态度。
3,对于性从业者的态度。
PS,本文还是主要以英法两国为主要线索,诸如西班牙之类的礼教国家探讨意义不是很大。
(一)文艺复兴前后的时代。
当时而言,性产业是公共开放的,商人社会或者贵族社会的社交场合的开发并不多。所谓的“情妇”主要还是指的是,高级的公共性产业从业者,为私人专属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包养名妓”,而“名妓”的财产能力是相当客观的。。也就是说,“情妇/情人”可以被主流文化圈勉强默认,但是不能拥有正式身份的。
这个时代和13至14世纪开始的性产业繁荣有关,当时集中在在瑞典南部而到16至17世纪的卖转移到则在威尼斯和罗马。据16世纪初期威尼斯的编年史记载:当时全城人口有30万,妓女就有11654人,每千人口中有38.8名妓女,这个比例是很不小了。罗马官方记载的每千人口中的妓女数,1600年为6人,1650年为9人,约占全城15岁至65岁女性人口的2%至3%,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因为1490年记载妓女有7000人,1566年为25000人,16至17世纪的罗马妓女应在10000人至40000人之间。
一部杨家将,写尽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父子忠心为国、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光辉一生。战场...详情>>
资料图:侵华日军。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详情>>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详情>>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详情>>
2015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开展人文“‘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儒学与自由主义的...详情>>
古今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详情>>
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详情>>
我们熟悉的杜月笙,是著名黑帮“青帮”的老大,被尊为“中国第一帮主”。为什么当时的女人...详情>>
清代科举现场清代乡试以墨笔答题,称“墨卷”。卷面正中写明考试场次,左右两边书写姓名、...详情>>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化身杨秀清死于非命,天国神话不攻自破,农民们唱...详情>>